徐君躍:古琴是有聲音的曆史
“琴棋書畫”之首的“琴”,便是古琴,古代文人的必修課中少不了“她”,随着時代的發展,“她”也走進越來越多現代人的生活中,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與态度。
日前,由泰州大劇院、揚州唐人禦工坊主辦,唐人琴院、西湖琴社承辦的唐人禦工系列音樂會之“中國古琴名家音樂——暨唐人禦工坊斫琴展”在泰州上演,衆多古琴名家相聚一堂,給泰州古琴愛好者們帶來了一場難忘的視聽盛宴。作為此次音樂會的“領頭人”,著名古琴演奏家、浙派古琴代表性傳承人徐君躍先生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,一起來聊聊古琴的那些事兒。
記者:這是您第一次來泰州嗎?對泰州印象怎麼樣?
徐君躍:是的,雖然平時生活在杭州,離這裡也不算遠,但這次也是因為古琴音樂會才有機來。雖然沒有來過,但是,之前就已經聽說過泰州了,這裡人傑地靈,民風淳厚,還有那一句宣傳語——水城慢生活。來了之後,有了更真切的感受。
記者:浙派古琴是曆史最悠久的古琴流派,您是古琴世家、當今最具代表性的浙派傳承人,能不能介紹一下浙派古琴的傳承和發展情況?
徐君躍:浙派古琴起源于南宋,在古琴的衆多藝術流派中,以“疏暢清越”的琴樂風格著稱,其發展曆經了千年的起起落落。在古代,古琴被奉為“君子之器”被大力推崇,但是“文革”時期,古琴的傳承也受到了影響,有些地區甚至處于空白或中斷狀态。浙派徐門則将古琴藝術代代相續、薪火相傳,承擔起了古琴藝術傳承的重任。我的祖父徐元白是新浙派古琴的開創者,被稱為“重振浙派第一人”,我的父親徐匡華曾在張藝謀導演的電影《英雄》中出演盲琴師,給許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。我目前是浙派古琴的第三代傳承人。
古琴是有聲音的曆史。2003年,古琴申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成功,2008年,古琴在北京奧運會上精彩亮相,加上政府的重視與扶持,古琴的生存和發展獲得了很好的機會,成了中華文化的一張“金名片”。以前古琴很小衆,如今傳統文化回歸,社會上出現了古琴熱,這是很多琴家多年堅持的結果,也是中國整體各方面發展的必然。
徐家人對于古琴文化的傳承與傳播是不遺餘力的。這些年,我一直在做古琴教育及宣傳工作,平時,在學校、琴館教學生,也經常到各地進行古琴講座、演出等,這一次到泰州來,也是希望能讓更多人感受到古琴的魅力。
記者:這一次古琴名家音樂會上,您演奏的是您重新打譜的《塞上鴻》對嗎?能不能給我們泰州的琴友介紹一下?
徐君躍:是的,這首《塞上鴻》是今年剛剛完成的打譜,三個月前在上海首演,今天是第三次彈奏此曲。
從目前挖掘出來的古籍來看,曆代琴家積累下來的古琴曲已有3000多首,但近三四代琴家所彈奏的曲子僅百來首。之所以絕大部分古琴曲均處于“沉睡”"狀态,與無人“打譜”不無關系。從7世紀的唐代開始,古人就用減字譜來記錄古琴曲,減字譜是中國古代先賢智慧的結晶,是古琴獨有的文化符号,也是人類使用年代最久遠的一種樂譜。古琴減字譜是由文字譜發展而來的,它的獨特之處在于通過文字方式标注了音位,确定了音高和指法。但是減字譜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,最主要的是不能準确體現琴曲的節奏和明确樂句,必須通過琴人的自身努力将其轉化為可聆聽的音樂,我們把這個過程作“打譜”。
複活“絕響”的唯一方法就是“打譜”。琴譜是亘古不變的,但是打譜卻可以無窮變易。打譜的目的是為了恢複古曲的原貌,但這個原貌卻因不同人對琴曲的不同理解而有所區别。“打譜”并非易事,初學者是難以完成工程浩大的打譜工作的,因為除了樂理知識外,還牽涉到文獻研究、版本比對、校勘考古等等。但是打譜又是非常重要的事情,讓“沉睡”的琴譜複蘇并得以繼續傳承、發展,是琴人的使命,這需要一大批有為琴家去共同努力。
記者:不少初學者在學琴過程中都希望盡快彈曲子,甚至有的初學者恨不得一上手就彈曲子,您能不能給初學古琴的朋友一些學習建議?
徐君躍:學習古琴要循序漸進,首先要在古琴演奏技巧方面下功夫,基本功紮實是學好古琴最基本也是最低的要求,否則基本功達不到勉強學難度高的曲子會帶來一些不良的指法毛病,久而久之成為習慣再想改就很難了,甚至一生都難以改正。其次,是在熟練掌握琴曲演奏技巧的前提下,深入了解琴曲的背景和相關典故,深刻地理解琴曲的内涵和意境。最後是追求人琴合一的境界,即根據對琴曲的理解,通過精湛的演奏去感染人,形象地表達古琴曲豐富的文化内涵。
記者:您對這次在泰州舉辦的這場古琴名家音樂會怎麼評價?
徐君躍:這次音樂會演奏的曲目還是比較豐富的,有經典古琴名曲,比如《潇湘水雲》《廣陵散》《離騷》等等;有當代古琴名曲,比如咱們泰州劉海燕演奏的《山水情》;還有移植曲《秋水伊人》等,演奏者來自全國各地,演奏風格也是有浙派、諸城派、廣陵派、金陵派等各具特色的呈現。這樣的古琴音樂會應該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多多舉辦,讓優秀琴人得到鍛煉,讓廣大古琴知音欣賞到高品質的古琴藝術。此外,我們還可以多舉辦一些古琴知識講座,讓我們的古琴愛好者能夠多了解古琴,不斷提升古琴藝術鑒賞水平。
人物名片
徐君躍,生于古琴世家,祖父徐元白和父親徐匡華為著名浙派琴家。中國音樂學院古琴碩士。古琴學習先後求學于祖母黃雪輝、父親徐匡華和琴家糞一、姚丙、吳文光。
現為浙江音樂學院碩士生導師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浙派古琴代表性傳承人。任中國樂器協會古琴學術委員會會長、西湖琴社社長。著有《浙派古琴藝術(浙派古琴教程》《<西麓堂琴統>鈎沉》等。創作曲目有《湖畔楓吟》《西湖夢尋》《仰湖山》《月舞》等。